飛機的發展 1903127﹐美國萊特兄弟設計製造的“飛行者” 1號進行了成功的試飛。

這是人類首次成功地用重於空氣的航空器實現有動力﹑可操縱的持續飛行。萊特兄弟的飛機是一架鴨式飛機﹐

  

機翼和鴨翼均採取雙翼型式﹐機翼面積45平方米﹐推進動力為一台8.8千瓦(12馬力)的內燃機﹐飛機總重340公斤

4次飛行中飛行高度僅23 第一次留空時間12秒﹐飛行距離36.5﹐最好的一次也不過留空59秒﹐前進了260

在這以前﹐法國的 F.坦普爾﹑俄國A.Φ.莫扎依斯基﹑美國的H.S.馬克西姆和蘭利﹐S.P.等人分別在1874年﹑1882年﹑1894年和190310月試飛過自己建造的飛機﹐但都沒有成功。

其中一個原因是缺乏重量輕的發動機。他們的飛機大多採用笨重的蒸汽機作為動力﹐使得飛機過於笨重而無法自己起飛昇空﹐

重量較輕的內燃機的出現﹐為萊特兄弟飛機的成功提供了一個重要條件。其次﹐在萊特兄弟以前的飛機上都沒有解決飛行穩定和操縱問題以及結構剛度不足的問題﹐

因而不能持續安全飛行。在學習﹑繼承前人滑翔飛行經驗的基礎上﹐萊特兄弟在自己設計的飛機上安裝了可偏轉的前()翼和垂直尾翼﹐分別實現俯仰和航向操縱﹐

橫向操縱則依靠扭翹機翼來實現﹐從而使飛機在操縱之下持續飛行。儘管橫向操縱方式不如現代飛機上的副翼操縱簡單有效﹐但在當時已是傑出的發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kkk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